(转载)大概是上初三的时候,有一个邻居考上了大学,那时候我问他报什么专业,他说计算机,以后工作了就在办公室里“敲敲电脑”就行了,然后我就问他什么是电脑,他大致上给我解释了下,这是十八线小镇的我第一次听说电脑,当时我就在想,这应该就是我以后的工作。
后来上了大学,报了计算机系,但是分数不够被调剂到了数学系,不过出于爱好大学期间我自学了pascal和c/c++,毕业后,有几个去体制内的机会,但是因为不是特别喜欢那种条条框框工作氛围,于是放弃了,最后成为了一名程序员,如愿以偿的开始了我的坐在办公室里“敲敲电脑”工作,那时候程序员还是程序员,不是码农,是一个很高大上的职业,不像现在,工作十几年之后,有的人要是听说你还在写代码,觉得不可思议甚至用很鄙夷的目光看着你,因为工作就是我的兴趣,所以我一直做的很开心,我经常和别人开玩笑说,我每天上班就像去网吧打游戏一样,要到七十岁再退休,一直以来我内心也的确是这么想的。
2010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大概在05年或者06年的时候我就听说过量化交易这个新兴领域,再加上工作以后我基本上是在股票期货交易结算相关领域工作,所以后来我去了一家量化私募,一直到今天我都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同样也是大概2010年后的事情吧,社会上慢慢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声音,就是程序员这个职业只能做到三十五岁,我了解下来这个声音最初是从某大厂开始出来的,我分析下来大致原因应该是这样的,很多大厂的工作是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这些岗位积累应该不会太多,加上一些人进了大厂拧拧螺丝收入也不低,居安不思危,拧到三十五岁被淘汰被毕业也是正常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分析,可能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是问题来了,其他很多公司看大厂都这样,肯定不会错的,于是盲目跟风,导致现在社会上千篇一律的认为这个行业确实只能做到三十五,甚至很多程序员自身,也像是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这么认为,当然不排除这些程序员属于那种工作以后就摆烂、不给自己充电,对于这种人三十五岁确实就应该退休了或者说从来不应该进入这个行业。
社会上的这种论调,不免AOE到一些一直在充电和积累经验工程师,我曾经在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些头部公司工作过,也曾经在私募机构担任过首席架构师和技术总监等岗位,我可以很明确的说,程序员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行业,不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是一个年龄越大(前提是你一直在学习)能力越强的工种,国外很多知名的技术专家,很少有小于三十五岁的,甚至有很多都是白发苍苍,如果国内一直保持着这种三十五岁就得退休的观念,那么就会导致很多在技术上有追求的会在三十五岁之前转行,国内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技术专家,那么有人会说只要一直紧跟技术,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用担心工作问题,那么我拿我自己做个例子吧,我今年四十七岁,正处于个人综合能力的巅峰期,我不和别人比较就和自己做比较,我自己的个人能力是远超过自己三十五岁和四十岁的时候,因为是出于兴趣进入这个行业,所以之前上班的时候,我基本上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我们同事和我开玩笑说:“怎么昨天下班的时候和今天上班的时候都看到坐在电脑前面没动过,是不是没回家啊”。所以即使认为程序员是一个体力活的所以三十五岁以后没法干这样的论调也是站不住脚的。
去年因为一些不可抗的原因公司解散了,于是离职在家,因为毕业比较早也吃了一波it行业的红利,再加上以前一直是工作找我,我基本上从来没有去主动找过工作,所以当时虽然当时拿到了三个offer,也没着急去上班,自己在家做一些交易,因为我一直想做个开源的交易系统,所以顺便独立完成了两个开源项目:
在家待了一年多,项目做的差不多了,我在想也不能一直这么下去,于是在一些招聘网站上投了一些简历,要么已读不回,要么不好意思,年龄太大,开始我在想,我一个人就能搞定整个系统,出去找个本行业的工作还不是信手拈来,后来才发现我被歧视了。
国内这种风气,对整个行业很不好,这个工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能做到四十岁,四十岁以后只能退休,所以要确保四十岁之前能够财务自由,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因此可能很多优秀的人会选择更加稳定的体制内或者其他工作,这个是非常不利于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的。另外我还想再重申下,程序员这个职业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是一个越老越有能力的职业,希望国内的用人单位甚至程序员自身能注意到这一点。
今年我四十七,离我理想的退休年龄还是二十三年。 |